这些张力一旦最终得到化解,就会被证明是健康的。摧毁新闻的经济模式的同一种技术也可以为新闻提供非同寻常的采集和传输方式★★★■■。21世纪的新闻会比20世纪的新闻更具吸引力,更具价值◆◆★,信息量更大。
提出新闻的基本原则会延续,不应该被误解为怀旧和抗拒革新。相反,它提倡适应新闻采集和传送的新方式,更深入和更广泛地实现上述新闻工作的目标。
在何种程度上■■,在19世纪和20世纪指引新闻业发展的那些基本原则仍然适用?是否还真的存在所谓基本原则■★★?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在新版中,我们的目标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目标是找出负责任的新闻生产背后的核心原则,在这种新闻生产中,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是其员工。
随着数字革命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我们更有信心断言◆■★★■★,新闻的基本原则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在一个人人都能生产和发布新闻的时代,它们将变得更加重要。
在本书的前两版出版后,新闻工作成为一种合作性的实践,一种生产新闻的人与消费新闻的人不断参与的对话。在第三版中★■,我们将描述这些合作的情况,并且描述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新观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观念,新闻才可靠、有用,足以完成它所追求的服务公众的使命——这也是美国用宪法加以保护的使命。
换句话说,新闻的未来深深地扎根于其历史及其永恒的价值观,这一点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但是,未来究竟是一个启蒙的新时代还是操纵的时代★◆★,既取决于公众对新闻的要求,也取决于公众参与负责任的新闻生产的程度。
举例来说,不论新闻报道是由目击的公民生产,或是由倡导性的非营利组织赞助,还是由传统的新闻源发布,我们始终需要它的真实性。但是,在一个虚假的传言可以实时发布在推特上的时代,新闻报道落实真实性原则的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报道者无法忽视已经被公开或由其他地方报道过的内容■■。他或她必须意识到虚假传言的存在■★,追踪其影响,并且说明为何它不可信■■◆★◆★,或者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证明它是真实的◆◆★◆◆■。
这一目标并不容易达到。乍一看,前十年发生的很多变化似乎阻碍了新闻业的复兴。以广告为基础的盈利模式的崩溃◆◆★■■,导致大部分媒体机构的新闻编辑部缩编。同时,社交媒体的新浪潮袭来◆★,它们以优兔、脸谱、推特■★◆、缤趣、 故事化、 照片墙等应用为代表◆★■,以内容简洁■◆★、网络化和易用为特点。这些新平台开始兑现以下承诺:我们不仅都是消费者,而且都是生产者。社交媒体的第一波——博客阶段还仅仅是暗示了这一承诺。
在当下,这些原则更加重要,因为新闻是否来自一个值得信任的品牌已经不再是判断其价值的唯一线索。在一个新闻可能来自许多信源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会擦亮双眼★■◆◆,自己探索哪些内容可信★■,哪些内容值得怀疑◆■★。
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些张力却被证明起了反作用★■◆★◆。维新派与守旧派往往没有认识到,他们对彼此的需要比他们意识到的更多。这一相互依赖并不像看上去那样是个新鲜的现象。今天看起来不够透明和没有充分听取受众声音的一些做法,比如致主编的信、评论版、嘉宾专栏、更正■■★★■,甚至电头和作者署名,其实都源自同样的建立连接的精神■◆◆■,这一精神今天倡导把网络化的新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最近出现且仍在进行中的新闻革命加剧了过去六年间的许多矛盾:推崇技术的人与感到了技术造成的威胁的人之间的矛盾◆■■◆★,支持用户生成内容的人与强调专业主义的人之间的矛盾★◆■,担心专业新闻采编人员的作用减弱的人与认为传统媒体缺陷明显★■■■◆■、其影响力下降是件好事的人之间的矛盾■■★■。
汤姆·罗森斯蒂尔,美国新闻研究所(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执行主任,“卓越新闻项目”创建者及主管■★■,■★“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副主席,《洛杉矶时报》媒体评论员,《新闻周刊》首席国会记者;曾为《绅士》《新共和》《》《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华盛顿月刊》等报刊撰稿。
新闻的核心原则能继续存在的原因非常简单:它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产生于新闻工作者。它们来自公众对于新闻要可信、有用的需求。新闻的基本原则可以让人们知道有关事件的事实与背景◆■■、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信息,并做出妥协,找到解决方案,让自己的社群变得更好。
浅显生动而又不乏思想,给人启发、引人思考★★★◆◆◆,是了解美国新闻业实践和理念的绝好入门书。
网络的开放性既可以促进自由◆★◆,也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想要反抗威权统治的公民有更多的工具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一网络同样对所有想控制公众的人开放◆■■★★■,这些人包括宣传家、商人和政府官员◆◆■★★。
熟悉本书之前版本的读者会发现新版的变化无处不在。许多说明我们观念的例子被更新了。有一些案例在原有事件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发展,因为它们彼此关联★★,共同讲述了更复杂的故事。新版还在聚合者的作用、社交媒体◆■、与社群进一步的合作,或者一些人所说的“开放新闻”等问题上比之前的版本有了更深入的讨论。与此同时◆■★★★◆,本版也回应了自大萧条以来的新一波媒体集中化问题◆◆★◆■,在这一潮流下,许多媒体公司被对冲基金和其他不以新闻工作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收购。过去流向新闻业的收入现在转向了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它们只是分发新闻,而不是创造新闻及其价值◆★◆■。
那时我们的目的是找出那些在不同的媒介和传统中工作的自称新闻工作者的人共同认可的原则。即使在当时,这些共享的新闻业的观念和理论也并不像大多数人(包括新闻从业者)想象的那样被很好地理解和表述过。在不同的媒体工作的人使用着完全不同的词汇◆★■★。许多人把实践本身◆■★■,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技巧,误认为实现目标的基本原则。(新闻工作者应该报道事实的真相,这是基本原则■◆;但是撰写新闻报道时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则是实践。)新闻工作者接受的是强调技术的学徒制模式的培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排斥过于理论化的抽象问题,比如界定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由于关注到逐渐到来的数字革命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商业新闻机构中经营人员和采编人员之间的文化战争也日益激烈。我们撰写本书的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对新闻工作背后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新闻工作者就会变得十分脆弱。其一,这会导致一种只看营收★★★◆★★、不鼓励创新的心态★■◆★■。其二★★◆◆■,划时代的数字革命迫使新闻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代表公民完成其基本使命。
换句话说,新闻的基本原则永远属于公众。作为今天的公民■■★,我们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理解它们★★★◆◆■、拥有它们★★★★◆、使用它们■★★■◆◆。
因此■★,更多的责任落到了我们公民和新闻工作者身上■◆★■,我们必须掌握新闻的根本并保护它。新闻是公共生活的文献★★◆■■★。当全世界的人都成为新闻业的员工,理解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成为每个人的责任■■★。
在第九章,我们表明◆◆★★★★,混合新闻和娱乐(也被称为“娱信”)被新型的小报化信息所代替★■★■★◆,发行人追求页面浏览量最大化以及原始数据和材料★★◆,这常常与基于深度与质量的长期发展相背离★◆◆。那一章包含了新闻发行人在数字时代进行调查和使用指标的新方法。
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领悟新闻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有助于我们知晓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当我们能够充满自信地汲取来自世界各方的智慧之际,我们就一定会拥有更强大的贡献于祖国和人民的专业力量◆■◆。
在这些变化发生之后,有组织的新闻业面对的危机主要还不是受众的问题。尤其是在地方这个层面,受众在数字空间中仍然是从他们信任并熟悉的新闻品牌处获得新闻,不过他们是通过许多不同的分发系统接触到这些品牌。机构化的新闻工作面临的更根本的危机是营收问题。虽然受众迁移到了在线新闻发布渠道★■★◆★◆,但是收益并没有随之迁移。
自从2007年本书的第二版出版以来◆■■★◆■,这一转型变得尤其复杂。在20世纪居于垄断地位的那些媒体品牌★■◆◆■◆,如《新闻周刊》杂志、时报-镜报公司、奈特-里德报业公司等都已不复存在★★■◆★。电视新闻网的规模萎缩了超过一半,报纸的新闻编辑部数量压缩了接近三分之一◆■,报纸产业的收益下降得更厉害★■◆◆★。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数字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支持新闻报道与呈现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模式。
与此同时,摧毁新闻的经济结构的技术也创造了威力强大的新工具■★,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新闻◆★■■◆◆。通过与过去仅仅被当成受众的社群合作生产,并通过网络机制变得更基于现实经验◆■■◆■,新闻可以更精确,信息量更大,更吸引人。
在第十章,我们考察了新闻中的良知原则如何从一个在大的新闻体制环境中做出正确判断的问题扩展到在新的环境中实现它的问题★◆。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担保人或所有者出于商业原因,有时也出于政治原因■★■■★■,为报道活动提供资助■★★。
经典新闻理念的集大成之作◆◆◆★■,新闻人的必读书,自媒体时代公众新闻素养的教科书。
在第七章,我们表明★★◆,作为公共论坛的新闻的性质随着社交媒体的革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第二版中,我们讨论了被语言学家德博拉·坦嫩称为◆■■◆★“辩论文化★★”的东西★★,即媒体为了吸引受众而展示的两极分化的辩论,如何让位于一种新的东西:提供肯定和确认,而不是煽情的辩论■■◆◆。我们称其为新确证式新闻,原因是它基于党派的承诺建立受众群,这种新党派新闻从2007年起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从博客向社交媒体论坛的转变——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和评论者——使网络成为辩论文化的新舞台■★。
我们对第三章重新进行了构思,以适应目前新闻经常由智库、公司和倡导性群体等机构生产的事实◆■★。在何种程度上◆■★◆■◆,公民会认为这些机构生产的新闻是可信的?本书的第二版讨论过新闻公司中看重盈利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2001年后大量公司兼并的失败★■◆■◆★。第三版还对新闻的价值面临的新的威胁进行了讨论,比如新闻公司面临着在线展示性广告带来的收入与平台的受众规模不成正比的问题◆★■◆◆■。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就是希望协助公众和新闻工作者在未来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
在第一版里★■■◆,我们提出客观性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没有偏见,而在于做到透明。我们最初引入这一观点时,它面对着很多挑战和争议■★。今天它被接受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我们在十年前提出■■★■◆,透明的确证方法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回应公众对其工作的质疑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它也是邀请公众参与生产新闻的一种方式。它能创造一种合作的新闻,比记者或者公民单独生产的新闻更好。
在2001年出版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以下简称《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第一版中,我们提出了新闻工作的目标,即新闻工作的价值和目的是帮助公民获得必需的知识,以进行自治和掌控自己的生活。我们在第一版中列出的那些新闻工作的原则道出了许多新闻工作者未能明确表达,但是在不同的新闻报道风格和报道方式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我们描述了新闻的目标、它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创作新闻★◆,以及什么样的新闻应该公之于众◆★★◆。
然而★■◆★◆,即使回到那时★◆★★,我们整理出来的构成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那些价值观◆■◆◆,主要还是局限在专业新闻工作领域——这里有一个组织松散的群体,他们以新闻工作为生并且称自己为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及新闻的基本原则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全体公民,因为公民和新闻工作者◆★■、记者和编辑、受众和生产者之间的区别虽然没有消失,但已经模糊不清了■■◆★◆★。新闻工作没有死亡。它变得更加具有合作性★◆■■★◆。新闻工作者也没有被替代或变得无关紧要。他们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且更加重要★◆。
比尔·科瓦奇,华盛顿分社前社长,《亚特兰大报》前总编辑,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策展人,“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首任主席★■■■◆,“卓越新闻项目”高级顾问;曾为《杂志》《》《新共和》等报刊撰稿◆★■■。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第三版)》全新问世!本书深度解析新闻行业的核心价值★◆◆,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职业操守指南★◆■★■◆,同时满足公众对真实、公正的新闻的期待,是理解新闻本质、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读之作。下文为本书作者撰写的“前言■★◆★”★■★◆■◆。